艺术评鉴
主办单位: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国际刊号:1008-3359
国内刊号:52-1165/J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在线投稿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50199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微传媒时代的音乐广播主持与运营策略
  摘   要:近年来,微博、微信等微传媒的出现及快速普及,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也进而影响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、节目制作和媒介运营。笔者长期从事厦门音乐广播主持与采编工作,从广播人的角度看待新兴媒体对广播的挑战与融合,具体探讨了微传媒与音乐广播主持相结合的方式与方法,并提出了有关注意事项和运营策略。

  关键词: 广播   互动   微博   微信   运营

  一、微传媒助推音乐广播多元化

  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广播,有不少局限性,比如单向传播,缺少互动;转瞬即逝,不易保存。但是,微博、微信等微传媒的出现,大大消解了这些局限性。

  随着工作模式的日新月异的变化,私家车的大密度普及,听广播成为人们路途上的伴随动作。回想磁带、CD、MD的介质时代,犹如昨夜。而如今,微博,微信的使用,已经能确切的知道听众是谁、来自哪里。而且,收听我们的方式也不仅局限于家中或车载广播,有收音机功能的手机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毕业论文格式每个频率都搭上了智能化顺风车,有了专属频率的APP客户端,跨越了地域的局限,可以随时随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听到你喜欢的声音,实现了回听的功能。听众再也不用担心错过精彩的节目,甚至可以下载权威收音机类型的APP软件,(比如:蜻蜓FM)收听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电台。再不像从前,去反复的听录音或者憧憬着什么时候听听BBC直播。网络的二次传播充分的弥补了广播转瞬即逝,不可留存、不可查询的缺陷。

  音乐广播在市场中的收听率和占有地位,更是急切迫使与微传媒的迅速融合,达到多向、多元化的传播,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大媒体时代先声夺人,占据重要一席。

  二、音乐主持对受众的可视化管理

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,在 2012 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 5.64 亿人,和 2011 年相比,新增了 5090 万人,其中一大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。在这些增值用户端中,手机上网比例增速明显,从69%增加至74.5%。如今,手机可以完成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需求,从广播收听到与主持人第一时间互动,再到专属的订制广播动态,悄然无息地改变着人们的收听习惯。一项调查报告称,普通人平均每天会看手机150次,去掉每天睡眠的时间,在醒着的时间里平均每6.5分钟会看一次手机①。对于进入互动时代的广播来说,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:人们对求知、交往的需求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态势。

  到了这个时代,音乐广播主持人可以通过微信、微博对受众做可视化管理。你还在用QQ群整理你的听众群体吗?还没有淘汰收费的短信互动平台吗?微博可以认证你的身份,140个字如果还不能满足你发布信息的要求,可以升级体验长微博,微博转发的功能是在一定时间内使信息最有效传播的最快方式,这是新媒体带来的震撼。广播听众群管理是否尝试了微信公众平台?不知不觉中,微信已是一种时尚符号的象征,它被嵌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流程。2012年8月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,其主打广告语是“再小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品牌”。它不仅可以分管添加用户,更可以提前利用关键词设置问题自动回复,设置自动发出信息的时间。而添加方式也更多种,比如扫一扫二维码、用户名、号码等等。这些幕后准备工作,你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,这样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。

  三、互动时代的音乐直播节目运营策略

  互动让直播更有意义,无形中提高了对主播们的要求,迫使其不再是独角戏式的自我陶醉,而是随时就可以看到反馈的无障碍沟通。人际交流的双向、多向、多元化相互交流同步实现,接受者与传播者已无明显区别,甚至可以瞬间实现角色互换。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写信、导播、接听电话等传统环节,而且是无数思想、文化、知识碎片五彩斑斓地在虚拟的数字空间飘荡。直播的短短过程中,微博、微信公众平台的加入,听众的强烈加入感、参与感已经自然地排斥了录播节目。这种参与往往是独特体验的汇集。而传播者的个性特征越明显,听众参与制造的色彩就越丰富。在互动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反馈给我们的新鲜信息:天气、路况、寻人寻物等等,还有他们对话题的讨论。这样的反馈让主持人时时感觉价值感的提升,更投入地创建自己的节目构架和粉丝团队,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好范例。

  如今,人类消费已经进入了消费的“心时代”。“心时代”的媒介经营发生了很大变化,或许在未来,我们可以在家里、或者全世界各个角落播音,只要找到适合的环境,简单的技术条件就能实现链接,走到哪里,哪里就是直播间。再如,像台湾地区已经出现了很多私人电台,无论主题是什么,个人完全可以满足设备和播音要求,这样的个人时代或许把个性化发挥到了极致。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让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,第一时间记录下现场,或许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电台主播,以更多的渠道表达自己。信息时代,每个人都是主角。

  在这样的新形式下,广播媒体必须坚持秉承真实的基本原则。作为党的喉舌单位,传递正能量,去糟取精,把好这个大信息时代的风向标,电台主播是城市中最具人气的一个群体,这些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。当然,广播媒体也应该做好榜样标杆,树立媒体公信力,以小见大,保持和发扬自己的节目风格,在这场新媒体冲刷的大潮中接受洗礼,更好地生存。

  四、微传媒时代音乐广播主持人的注意事项

  互动时代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。比如,忽然有一天嘀嘀打车改变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听习惯,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新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。如今,受众对直播过程的监督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境,节目的质量、内容、广告客户的定位、节目的规划,都是跟着市场的变动而时时变动的,或者说每一位受众都可能是这些关键点的参与者,都是意见的提出者,有任何异常出现时,错误会被瞬间放大,所带来的影响,可能是你无法估计的。甚至有类似“那些主持人的口误、广播节目评析”等等的微博出现,专门监听和查找问题,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。因此,对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要求也迫使主持人需要不断地充电、内外兼修。除了对文化知识内涵和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,更要求对新时代下的强竞争环境很好地适应。

  新兴媒体也存在一定的弊病,比如缺乏法律监管,对新闻事件等的真实性没有审核机制。2013年9月10日,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《关于办理利用 实施 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》规定,“转发超500次可判刑”。②在网络世界中的发言需谨慎,还击了怀揣炒作或恶意诽谤他人的图谋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艺术评鉴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艺术评鉴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