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访问总数:53240 人次 |
 |
|
|
|
|
本刊目录 |
《艺术评鉴》-2017年01期目录 |
1 | 征稿函 |
| 2 | 2 | 卷首语 |
| 3 | 3 | 古筝重奏曲《沙漠玫瑰》的演奏分析 | 陈艾君; | 1-4 | 4 | 刘德海琵琶曲《田园篇》的创作特点 | 王欣洁; | 5-6+21 | 5 | 从曲笛名作《梅花三弄》透析浙派笛子音乐演奏艺术 | 毛云岗; | 7-9 | 6 | 析柴可夫斯基《四季》的和声用法与风格特点 | 王斌; | 10-12 | 7 | 论贝多芬奏鸣曲《热情》第三乐章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 | 刘梦涵; | 13-15 | 8 | 筝筝音瑟中的“礼、乐”之道——“孔子、荀子”音乐哲学思想的探究 | 王艺洁; | 16-18 | 9 | 文化工业下的音乐(一)——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| 汤伟; | 19-21 | 10 | 论土家族婚俗音乐文化 | 于兰英;李燕; | 22-24 | 11 | “挫琴”发现、传承和保护研究 | 黄雪伦;卢森林; | 25-27 | 12 | 探究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| 沈贺; | 28-30 | 13 | 《书谱》艺术风格及临习体会 | 南守彪; | 31-40 | 14 | 朱乃正小幅风景油画赏析 | 张琼辉; | 41-43 | 15 | 探究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提升作用 | 靳琪慧; | 44-46 | 16 | 浅谈流行歌曲创作和演唱的“三俗”现象 | 李飞; | 47-49 | 17 | 高校流行音乐改编接力现象分析 | 张益翔; | 50-51+137 | 18 | 歌曲欣赏四部曲 | 杨晓波; | 52-54 | 19 | 中国小提琴“民族化”发展的两种模式 | 周砚馨; | 55-57 | 20 | 论钢琴演奏舞台心理的调整 | 翁怡; | 58-60 |
21 | 钢琴专业学生技术难点演奏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 | 吴超; | 61-63 | 22 | 钢琴踏板运用的艺术处理——以肖邦钢琴作品为例 | 周珏; | 64-66 | 23 | 大学生参与社会音乐辅导的实践及调查研究 | 陈雪莲;李丹; | 67-69 | 24 | 探讨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 | 陈燕敏; | 70-72 | 25 | 关于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塑造的有效思考 | 吕萌; | 73-75 | 26 |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趋势 | 陈驿; | 76-77+140 | 27 | 红色经典音乐中弦乐作品的改编与创作 | 车行远; | 78-80 | 28 | “翻转课堂”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| 张艳; | 81-83 | 29 | 浅析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艺术情感表现 | 武静; | 84-86 | 30 | 基于情感运用的美声演唱教学模式探究 | 孙一迪; | 87-89 | 31 | 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与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| 刘会轻; | 90-92 | 32 | 论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 | 阚学燕; | 93-95 | 33 | 体态律动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| 陈江英;詹燕君; | 96-98 | 34 | 从《我是歌手》谈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思维模式的转换 | 别瑾; | 99-102 | 35 | 论少儿素质教育之声乐教育 | 徐金奎; | 103-105 | 36 | 浅谈钢琴启蒙教育标准 | 黄琳娜; | 106-108+155 | 37 | 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| 王敏; | 109-111 | 38 |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融入高校古筝课堂的教学实践应用 | 李月晴; | 112-114 | 39 | 地方院校音乐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| 杨爱萍; | 115-117 | 40 | 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中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| 王竹青;李劲松; | 118-122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