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访问总数:53228 人次 |
 |
|
|
|
|
本刊目录 |
《艺术评鉴》-2017年03期目录 |
1 | 征稿函 |
| 2 | 2 | 高处的坚韧与苦涩的诗意——耿翊油画风景系列中的贵州精神 | 刘剑; | 1-3 | 3 | 坚韧的诗意——耿翊艺术访谈录 | 冬冰; | 4-6 | 4 | 韧者 画者 | 赵竹; | 7 | 5 | 一种迷茫 | 张霞; | 8-9 | 6 |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练习曲的特征再叙 | 艾佐; | 10-12 | 7 | 论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术 | 徐舒; | 13-15 | 8 | 浅谈格拉纳多斯的音乐创作——以《热情的快板》为例 | 刘天华; | 16-18 | 9 | 浅论刘德海《天鹅》琵琶作品的艺术继承与创新 | 王欣洁; | 19-21 | 10 | 以《在水一方》为例浅论声乐的三种唱法对作品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| 何雅妮; | 22-24 | 11 |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文化自觉——《后现代音乐教育学》读后 | 谷文;刘咏莲; | 25-27 | 12 | 2012-2016年中国-东盟音乐周高峰论坛中的“东盟元素” | 刘明媛; | 28-30 | 13 | 传承经典与创新转型发展——以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打造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《刘三姐》为例 | 唐文生; | 31-33 | 14 | 浅谈新疆木卡姆艺术及其保护与传承 | 张佳蓉;姚西勇; | 34-36 | 15 |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冀东民歌的发展现状 | 吕雅莉; | 37-39 | 16 | 山东民歌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研究 | 李璐; | 40-42 | 17 | “郎-姐-娘”的三人情境与女性思索——白茆山歌情歌分类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| 顾镶瑶; | 43-45 | 18 | 台州民俗中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 | 李俊; | 46-49+45 | 19 | 论四川岷江上游羌族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 | 王望; | 50-52 | 20 | 毛南族傩舞的发展与传播 | 李妮娜; | 53-55 |
21 | 浅谈地方高校对本土客家山歌的保护与践行 | 李雁;巩玉言; | 56-57+21 | 22 |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| 黄敏; | 58-60 | 23 | 静穆的力量——论玻璃杯高光在素白色调画面中的中国诗意精神 | 黄怡争; | 61-63 | 24 | 隐喻的“流变”——从艺术史的角度探讨耿占春先生《隐喻的极限》 | 张熙; | 64-66 | 25 | 论数字技术下插画艺术的新发展 | 张亚琼; | 67-69 | 26 | 美声唱法的起源与发展 | 姜姗; | 70-72 | 27 | 略谈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| 李玲; | 73-75 | 28 | 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训练的理论探究 | 杜宇; | 76-78 | 29 | 浅议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意义 | 徐涛; | 79-80+72 | 30 |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识谱 | 吴佳妮; | 81-82 | 31 | 谈作曲的线形思维与纵横思维 | 马大为; | 83-85 | 32 | 浅谈灯光音响技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| 王钟枞; | 86-87+60 | 33 | 歌唱类电视选秀节目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——以湖南卫视《我是歌手》节目为例 | 雷能晋; | 88-89+27 | 34 | 南岳衡山佛教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| 夏红红; | 90-91+94 | 35 | 从管理学视角看中国古代舞蹈发展 | 尚冉; | 92-94 | 36 | 浅谈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形成的影响 | 吴倩; | 95-98 | 37 | 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 | 张敬媛; | 99-101 | 38 | 基本功对舞蹈的重要性分析 | 韩晓娟; | 102-104 | 39 | 浅议傣族舞蹈的艺术特点与学习要领 | 孟迪; | 105-107 | 40 |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研究 | 熊洁; | 108-110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