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访问总数:53238 人次 |
 |
|
|
|
|
本刊目录 |
《艺术评鉴》-2017年07期目录 |
1 | 征稿函 |
| 2 | 2 | 歌剧《唐璜》中仆人莱波雷洛人物形象分析 | 张海龙; | 1-2+14 | 3 | 莫扎特《G大调小提琴第三协奏曲》第一乐章的教学研究 | 洪雪; | 3-5 | 4 |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创作风格——以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第18号为例 | 李达;陈芳; | 6-8+17 | 5 |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俄罗斯民族元素 | 周婧; | 9-11 | 6 | 拉赫玛尼诺夫《g小调前奏曲》演奏分析 | 武晓亮; | 12-14 | 7 | 浅析吉他技术在《魔笛主题变奏曲》中的应用 | 邹志坚; | 15-17 | 8 | 琵琶曲《梅花三弄》的音乐内涵和演奏技巧 | 王欣洁; | 18-19+49 | 9 | 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——以《昭君出塞》为例 | 胡艳; | 20-22 | 10 | 从都市音乐文化活动管窥“西乐东渐”历程的经典案例——评王艳莉《上海工部局乐队研究》 | 问楚寒; | 23-25+33 | 11 | 珠三角地区音乐剧本土化表演实践研究 | 杨林生;律芊妤;李纤;贺美娟;赵月; | 26-30 | 12 | 海洋类高校将海洋文化融入舞台实践的多维分析——以广东海洋大学80周年校庆师生文艺汇演为例 | 陈旭; | 31-33 | 13 | 阳高民歌方言研究 | 王斐; | 34-38 | 14 | 城市民族音乐视角下的少数民族音乐组合——以广西“芼呢”乐队为例 | 刘思蔓; | 39-42 | 15 | 仫佬剧中的彩调元素 | 李可燕; | 43-45 | 16 | 湘西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当代缺失与对策 | 杨丽珍; | 46-49 | 17 | 江苏民间舞蹈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及分析研究 | 张璨; | 50-52 | 18 | 新时期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| 殷瑛; | 53-54 | 19 | 泥泥狗发声的音律学原理探究 | 王志刚; | 55-56 | 20 | 绘画中对于设计因素的传达 | 魏巍; | 57-59 |
21 | 美学视角下绘画造型与艺术设计造型的诗性精神 | 黄怡争; | 60-61+52 | 22 | 关于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探析 | 杨晓东; | 62-63+71 | 23 | 论如何提高绘画主观能动性 | 王泽慧; | 64-65 | 24 | 数绘之魅——电脑美术的艺术语言及呈现方式探讨 | 黄世鹏; | 66-68+93 | 25 | 试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 | 陈广林; | 69-71 | 26 | 浅析良好的舞台风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| 梁莉莉; | 72-73+76 | 27 | 浅谈钢琴演奏与音乐理论的关系 | 刘珊珊; | 74-76 | 28 | 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探讨 | 董美晨; | 77-78 | 29 | 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对钢琴独奏表演艺术的促进作用 | 仇潇潇; | 79-81 | 30 | 浅谈大提琴空弦练习对右手运弓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| 夏捷; | 82-83 | 31 | 浅析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问题 | 齐雁飞; | 84-85 | 32 | 舞蹈诗《侗寨人家》——审美下的诗意概括 | 刘洋;陈伟科; | 86-87+90 | 33 | 浅谈舞蹈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| 刘旭东; | 88-90 | 34 | 基于创作和实践角度研究群众舞蹈作品的提升路径 | 乔志友; | 91-93 | 35 | 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| 罗轶; | 94-95+105 | 36 | 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分析 | 于理斐; | 96-97+100 | 37 | 论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| 林霞; | 98-100 | 38 | 声乐教学改革研究之声带机能的训练 | 匡泓锦; | 101-102+108 | 39 | 从地方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其教改途径 | 关婷婷; | 103-105 | 40 |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| 程科; | 106-108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