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访问总数:53227 人次 |
 |
|
|
|
|
本刊目录 |
《艺术评鉴》-2017年12期目录 |
1 | 征稿函 |
| 2 | 2 | 陈白露与薇奥莱塔艺术形象之比较 | 苏冬昕; | 1-4 | 3 | 肖邦作品风格研究——以“降E大调夜曲OP9 NO2”为例 | 姜子威; | 5-6+38 | 4 | 贝多芬《月光奏鸣曲》第三乐章作品阐释 | 杨卫军; | 7-9 | 5 | 简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奏鸣曲Op.61 No.2 | 李艳; | 13-14+9 | 6 | 浅谈儒家中和美与黑格尔和谐美——以中国古代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为例 | 刘锦芳; | 23-24 | 7 | 浅谈乐府诗与乐府诗歌的影响 | 施颖颖; | 27-28+89 | 8 | 浅谈侗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——以音乐剧《嘎老》为例 | 王艺; | 32-35 | 9 | 民歌《孟姜女》的同体变异研究 | 王晓威; | 36-38 | 10 | 禅宗美学在国画艺术创作中意境营造研究 | 杨海涛; | 42-43 | 11 | 莫奈吉维尼花园的艺术特征探析 | 梁秋亮; | 44-45 | 12 | 论塞尚的绘画与立体主义的联系 | 赵凌; | 46-47 | 13 | 梓潼洞泾和大理、巍山的道乐在技法上的相似性和美学观念上的差异性探究 | 秦北涛; | 48-50 | 14 | 浅谈中国作品演唱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| 杨俊; | 51-53 | 15 | 对声乐演唱者心理障碍消除途径的探讨 | 马茜; | 54-55+53 | 16 | 音和,声和,人和,中和,至和——合唱艺术活动的和谐之美 | 武静; | 56-57+60 | 17 | 从节奏、节拍的内在规律解析乐理中的音值组合法 | 金开目;马克实; | 58-60 | 18 | 浅析低音笛的吹奏技巧——以《琅琊神韵》为例 | 葛芳辛;王丽; | 61-63 | 19 | 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 | 王祖越; | 67-68+116 | 20 | 用民族舞蹈元素拓展广场舞创作空间——浅析布依族广场舞《好花红》 | 李青;牛玉敏; | 71-72+101 |
21 | 基于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的实践与思考 | 李艳梅; | 75-76 | 22 | 探析民间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声乐教育 | 蒋志伟; | 77-78 | 23 | 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| 张艾娟;王耀华; | 79-80 | 24 | 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合唱艺术的重要性探讨 | 陈蓉; | 81-82 | 25 | 探究高校声乐教学心理调控能力优化声乐演唱 | 张子述; | 83-84 | 26 | 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乐训练教学探究 | 刘柳; | 85-86 | 27 | 浅议多媒体在高校手风琴教学中的运用 | 范晓晶; | 87-89 | 28 | 论扬琴教学中的“三觉”培养 | 周邦春; | 90-91+166 | 29 | 钢琴教育中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 | 王盛; | 92-93 | 30 | 论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| 芦鑫鑫; | 94-95 | 31 | 舞蹈基训课中钢琴伴奏者的伴奏方法探讨 | 徐燕琴; | 96-98 | 32 | 浅谈应用钢琴教学法及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 | 鲁浩; | 99-101 | 33 | 浅析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中的良师 | 蔡玲娴; | 102-103+101 | 34 |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节奏训练的三种体系探究 | 朱绍庚; | 104-105+98 | 35 | 浅谈音乐同域想象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| 吴祖端; | 106-107 | 36 | 新民乐理念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中的影响 | 庞卓; | 108-109+123 | 37 | 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中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性 | 刘刈;谢琳; | 110-111 | 38 |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| 陈梓菲; | 112-116 | 39 | 关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——由第三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音乐周引起的思考 | 欧阳书婷; | 117-118 | 40 | 高等音乐教育的延伸与衔接——评王爱国《苏州城区社会音乐教育》 | 赵赟韵; | 119-120 |
|
|
|
|
|